芒果火龙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割韭菜(春节加更),春秋篡国者,芒果火龙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既如此,吾等当选何国进行更换?”</p>
“当就近与成周进行交换。”</p>
“成周?”</p>
郭猛颇有些疑惑,难道成周的小麦很多么?</p>
这便是郭猛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票友的不足了,对于小麦主产区这种细节,居然毫无认识。</p>
历史上到了战国时期,著名嘴炮大师张仪就开喷韩国“地多险恶,多产麦豆”。</p>
意思就是战国时代国土将成周整个包围起来的韩国,国土上产出多为小麦和大豆,却极少出产那个时代最关键的军粮——小米,这种农业产出结构,对于当时的国家而言,是极其糟糕的产出。</p>
而这也意味着虢国,或者说瑕邑要与周边进行换粮,最佳选择对象自然是成周,毕竟粮食运输如果是陆运的话,超过五十公里其实便不太划算了——当然水路的话,上千公里都不是太大问题。</p>
虽然崤函古道道路崎岖不便行走,郭猛要走陆路与成周更换粮食,显然也是赔钱买卖,但是架不住成周和虢国的北面都有母亲河——黄河啊。</p>
哪怕入冬之前,由于砥柱的影响,并不便于从砥柱以东运输粮食到瑕邑,但是完全可以在入冬后,尤其是黄河上冻后用冰橇将小麦运回瑕邑嘛。</p>
——只不过要多等大半年罢了,不过只要拉面之类面食做法被严格封锁,料定周边诸国也无法在短期内有效重视起小麦的作用来。</p>
“其实不光成周,便是郑国等关东诸国,也是盛产小麦。”</p>
这话说的郭猛先是眼睛一亮,随后却是深深的自责,同样是出使郑国,自己可是前后跑了两趟,而毛遂只走了一趟,却注意到了自己未曾留意的事情。</p>
“如此,瑕邑当可换到大量小麦,腾出大量黍米以供军用。”</p>
等等,为啥是腾出黍米以供军用,用小麦不好么?</p>
郭猛以及这具身体前主人生前完全没有管理过军队后勤,对于贵族而言,哪怕是外出作战依旧是酒肉不断,而这个时代各个诸侯国作战时更是要求国人出征自备武器铠甲粮食,军队粮食等后勤基本等同于无,至少不为贵族们所重视。</p>
毕竟这个时代诸侯国间的战争尚未进入旷日持久的阶段,多数国战野战时间极短,打完胜者称霸,败者降服纳贡;灭国之战少之又少,而且灭国多数是用计,也是旦夕而下,用不了几天,故而还没发展出孙子兵法作战篇的思想。</p>
这个时代若是将孙子兵法作战篇的名言“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丢出来,只怕获得不是赞誉,而是倒彩。</p>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诸侯国,就算加上周天子,光凭自己一国,把吃奶的力全都用上,也征不出十万之师。</p>
至于用间篇所言“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以此刻的春秋诸国而言,别说“不得操事(农业生产)者七十万家”了,举国上下都没谁有七十万家(户)的。</p>
毕竟以一户五口计算,那可是三百五十万人口了,哪怕这七十万家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七十万人口在春秋早期,足足是虢国近五倍的人口了。</p>
虢国十多万人口,不过是近两万户而已,让这种国家去理解为十万大军提供后勤的七十万户,能理解才怪,对虢公忌父和一干重臣而言,这完全就是天顶星的世界了。</p>
相对而言,由于商人进行随军提供国人短缺之物的买卖,收购国人战胜敌人后缴获但却不便带回家的战利品,反而对战争与后勤有些许了解。</p>
而缭正是这其中一员。</p>
“自古以来,黍米便是大军日常所食之米。”</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