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舍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戏文,侯府小姐沉迷退婚,天南舍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庄临这出戏一闹,温归姝也跟着给乌先生下达了指标,那《阴煞将军》的第一个案子就适时落在了科举舞弊案之上。

此案起初还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波,但当有人爆出此乃鬼居先生的新书时,顿时引人注目了起来。

第一个案子讲的就是这位厉鬼将军曾经征战沙场时有一亲卫属下为保护他而葬身沙场,后来因为将军被污蔑叛国谋私而连带其亲近之人都遭到惩处问责,这位下属自然也从英烈英雄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叛国之徒。

而这下属在老家曾有一位相好,但却因为征兵上了战场不能与之成婚,那相好为其诞下一子,就是第一个故事的另一男主角。

这个下属的儿子自幼聪明,满心都想着读书作文考取功名,却不曾因为才华太出众而被人嫉妒觊觎,当地县令本想让此子为其儿子替考,此子不从便被县令百般威胁羞辱,其母有几分姿色便也被县令强夺强暴,甚至还分给下人玩弄折辱,苦不堪言。

此子为保护母亲被迫答应县令,却不曾想在科考结束后县令为了灭口就派人防火烧此子与其母。

一场大火,此子毁容瘸腿,而其母为救子而被活活烧死,惨不忍睹。

将军在得知这个丑陋毁容的少年乃是故人之子时勃然大怒,誓要为其报仇雪恨,就接了少年的冤算作他行的第一件善事。

只不过在这第一个案子中,这将军报仇之法颇为简单粗暴,

他本就是鬼魅于是便趁夜色杀了那作恶多端的县令与为虎作伥的下人,连同那县试之中徇私舞弊的考官、考生都悉数挑断手筋让其再也无法读书写字。

至于县令之子,鬼煞将军逼着他写下罪证书时还意外拷问出了他并非县令的亲儿子,而是县令干爹的外室的亲儿子,县令不过是替人养子罢了。

这一口瓜可是为故事又添了不少桃色笑话,也更符合底层人看热闹的癖好。

而最有意思的是,温归姝与鬼居先生并没有给第一个案子一个完美的结局。

当将军将县令儿子的认罪证据交到少年的手上时,少年布满疤癞的脸上却只有悲怆的茫然之色:“大人,您说这证据我该给何人呢?”

将军长久沉默不语,最后却只是封起了那罪证将少年带在了身边,两人一同上路寻下一个案子。

这故事瞧着与庄临的事顶多有五分相似,可是其中的暗喻比故事本身更有吸引力。

“这鬼煞将军就算杀了县令又有何用啊?这县令分明上头还有人,不然怎么会如此张狂?”

“书里都说了这县令的干爹乃是州上的知州,每年县令都不知道要给上面送多少雪花银,还要替别人养儿子……这州府之子在这小小的县城中简直与土皇帝无疑啊!话说……这阴煞将军会不会遭到报复啊?”

“你这话说的,他人都死了还怕报复什么?莫不是还要把他的祖坟挖了?哈哈哈……

“你们可还有人注意到那书中县试的主考官?那主考官分明是州府下派而来的,但却又是县令从前的夫子,这关系……”

“是啊,拿到罪证又如何?他若是往上告,不还是一样?还没准为自己招惹来杀生之祸。要让知州知道谁杀了他的儿子,只怕定会血债血偿。”

“书是书,你们可莫要胡说。今年春闱是瑞王殿下主持,瑞王妃都收了那些考生的联名书,岂会放任不管?”

“今年若不是恭王去考场巡查,恐怕还不会撞见那郭公子吸食五石散啊……”

“你别说,恭王殿下不就是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吗……”

……

这第一个案子,县令对应的是程敏,知州对应的乃是吏部尚书,主考官自然映射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刘吾诲,郭景自然是县令,哦不,知州之子了。

邵赫在书中自是没有半分提及的,但还有些同样参与了科举舞弊的人也皆以什么富商刘氏、县丞朱大人等等含沙影射之。

现实与话本里的内容相结合,自然更让人觉得兴趣盎然,等邵赫他们发现这东西时,京中早已传遍了。

不仅如此,温归姝并没有将鬼居先生在京中的事公布出去,对外这书仍是从江州传来了的,地名化取也是江州的某一小县。

如此一来,鬼居先生写完这书稿再传到京城最快也要一个月,鬼居先生如何能未卜先知呢?大家都只当是巧合。

而邵赫就算

想派人查这些事,也得一个月。

更何况,他现在哪有心思去查一个破话本子呢?春闱之事棘手难测,后宫还有个柔贵人日日得宠,府中姜霏又因为科举之事与他生了嫌隙,他哪来的功夫去关注这事。

而就在邵赫焦头烂额的时候,金阿妍带着人悠悠出现在了邵赫的面前。

这北丹女子一如既往地穿着大胆,红绸金缎间酥胸波涛汹涌,媚眼如丝勾人慵懒中又透着一股危险与神秘,她的鼻梁同样高挺,只是不同于姜霏的清冷英气,她那略带驼峰的鼻梁带着股不驯与野性。

如果说姜霏是那可望不可得高岭之花,那金阿妍就是开到糜烂的彼岸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

挑灯看剑

完美世界之魔帝

素面狐狸

非洲建国记

诡术木偶

不良人之我就是道

在下影风

直播:觉醒怪盗基德,震惊全世界

风子的大白

农民:开局种异火,售卖恶魔果实

桃树上的摇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