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5章 平壤,皇明圣孙,西湖遇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有些城池,在李成桂嫡系军队的防守下,哪怕里面的人有心投降,也是不可能直接投降的。</p>
真把安州城屠了,后面这些无法直接投降的城池,里面的百姓肯定会拼死抵抗。</p>
但是杀俘这件事情,朱雄英就拗不过蓝玉了。</p>
咔嚓咔嚓,几千颗脑袋掉了下来,直接在南方不远处的平壤城北门外堆了个京观出来。</p>
平壤这地方,说实话,按自古以来的说法,真就是华夏的一部分。</p>
要知道,半岛的历史,其实不说那些上古时代的事情,就是从商朝灭亡后,殷商贵族箕子来到朝鲜以平壤为都城,建立箕子朝鲜开始的,这里的百姓过去也十分崇敬箕子,把他作为民族的始祖,因此平壤的地位也显得神圣起来,被称为“箕城”。</p>
而秦汉之交的时候,燕国人卫满又逃到朝鲜,并取代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满朝鲜,此后汉武帝派兵灭亡卫满朝鲜,设立了东北四郡,置于汉朝的管辖之下,其中平壤一带即为乐浪郡,是汉四郡的中心,直到高句丽崛起,华夏才丢失了这里的统治权,高句丽的长寿王也正式迁都平壤。</p>
不过很快,唐朝就灭了高句丽,在平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又把这块地方拿了回来,从那以后平壤又成为了唐朝和新罗对峙的边界地,只不过经历了多年战争以后,平壤城已经颓唐不堪了。</p>
再后来就是高丽建立了,因为地理位置确实重要,而且周围都是平原,就开始迁徙百姓来重新经营这里,并且将平壤定为“西京”,而平壤也很快恢复了繁华,当年宋朝的使臣来高丽,都觉得西京比开京还繁荣,但是同样,这里也是抵御各种外敌的基地,契丹人、蒙古人......全都光顾过这里。</p>
高丽军在平壤城中纠结了重兵,除了李和得到补充的三万人,还有从前线撤回来以及平壤城中本身的士兵,所有兵力加起来足有五万之众。</p>
而进攻的明军,因为还分出了不少兵力守卫后方的刚刚占领的城池和绵长的补给线,所以也只有六万人。</p>
后面,预计明军还能得到大约不到两万人的增援。</p>
只不过,明军携带了大量的火炮、火药,以及包括云梯车、盾车、配重式投石机、井阑在内的各种攻城器械,可以说是准备充分,而且重甲部队极多,全都是精锐战兵,跟对方的战斗力已经拉开了差距,最起码,高丽军的普通守军完全不行,只有李和带领的李成桂亲军,才能与明军较量一下。</p>
十月二十五日,距离半岛北方往年下雪的日子,已经不远了。</p>
明军如果无法攻克平壤城,那么就只能缩回安州城过冬了。</p>
而守军的战斗意志也还凑合,因为他们有着高丽最坚固的城池,甚至比开京都坚固......平壤城是四重城的结构,分为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北城是单独面对北方来敌的小嵌套城,更像是一个大型瓮城,分为转锦门、玄武门两个城门;外城,南为车避门,西为多景门;中城,南为正阳门,东为含毬门,北为庆昌门,西为普通门;内城,南为朱雀门,东为有瓮城的大同门,东北为七星门,东南为长庆门,西为静海门。</p>
光看这密密麻麻的城门,都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大城。</p>
而一环套一环的四重城结构,更是能让守军不断坚守下去。</p>
所以对于守城,李和还是有信心的。</p>
明军并非对此一无所知,但还是毫不客气地开始了攻城。</p>
晨曦中,炊烟袅袅。</p>
明军天不亮就埋锅造饭,将士们起床吃饭。</p>
“咚!咚!咚!”隆隆战鼓声响起。</p>
随着战鼓的轰鸣,明军将士们迅速集结,仿佛潮水般汇聚成一片钢铁洪流。</p>
阳光逐渐洒满大地,撒在甲叶上,反射的全是耀眼的冷光,真就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凭白为这即将展开的攻城战添了几分肃杀之气。</p>
朱雄英身骑高头大马,立于中军,扫视着眼前整装待发的雄师。</p>
接下来的每一刻都将是生死较量,但他相信,这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明军,定能不负使命,攻克平壤。</p>
战前训话露脸的机会,蓝玉让给了朱雄英。</p>
“将士们!”朱雄英的声音穿透战场的喧嚣,坚定而有力,“我们肩负着国家的重托,承载着百姓的期望,今日一战,平壤城就在眼前,唯我明军,无坚不摧!”</p>
“唯我明军,无坚不摧!”</p>
“唯我明军,无坚不摧!”</p>
话音刚落,全军齐声高呼。</p>
震天的呐喊声回荡在战场上空,把鸟雀都给惊得高飞不止。</p>
蓝玉站在朱雄英身旁,看着眼前的壮观景象,心中满是骄傲......这场攻城战将是对明军实力与意志的终极考验,但他同样坚信,只要上下一心,这世界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再难,能难得过捕鱼儿海之战吗?</p>
他没说太多话,只锤了锤胸甲。</p>
“明军万胜!”</p>
随着朱雄英照着蓝玉教的步骤,一声令下,明军开始有条不紊地列阵。</p>
重甲步兵在前,手持长矛与盾牌,宛如移动的铜墙铁壁,轻步兵紧随其后。</p>
中程投射方面,弓箭手与火铳手的方阵交替排列,准备发射致命的箭雨与弹雨。</p>
而在远程投射方面,火炮部队则布置在阵后,巨大的炮口直指平壤城头,随时准备给予守军毁灭性的打击。</p>
同时,射速更慢,但是不需要耗费炮弹,只需要耗费石料和泥弹的配重式投石机,也就是“回回炮”,同样部署在了两侧,但他们的射程也不如火炮,所以更靠前一些。</p>
嗯,当家的知道柴米贵,炮弹运输不易,大石块到处都是,所以能用投石机也得用,不能全靠火炮。</p>
随着指挥官的旗帜挥动,明军的重甲步兵开始缓缓向前推进。</p>
而当明军推进至射程之内时,守城的高丽军也开始了反击。</p>
“放箭!”</p>
城墙上,高丽守军严阵以待,随着将领的一声令下,箭矢如同乌云压顶般倾泻而下,密密麻麻地射向明军阵前。</p>
然而,明军的盾牌手们早已训练有素,他们迅速举起厚重的橹盾,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将如雨点般的箭矢一一挡下。</p>
箭雨过后,高丽军并未停歇,投石机也开始抛射,嗯,他们也有投石机,而且数量不少。</p>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从宋金夏时代开始,砲车就成了城池攻防战的主流配置。</p>
没有辽,是因为砲车成为时代主角的时候,正好是辽被金灭亡的时候......</p>
巨石划破长空,带着毁灭性的力量砸向明军阵地。</p>
然而,明军的火炮部队也早已准备就绪,他们迅速调整红衣大炮的炮口,对准城头进行还击。</p>
一时间,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整个平壤城都吞噬进去。</p>
在这样的炮火交织中,明军的重甲步兵依然稳步前进,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p>
当距离城墙足够近时,辅助重甲步兵的工兵们开始推动云梯和井阑,准备向城头发起冲锋。</p>
与此同时,抵近到了较近位置的弓箭手和火铳手也开始了密集的射击,他们利用城下各种攻城器械的掩护,不断向城头发射箭矢和弹丸,压制着守军的火力。</p>
而火炮部队则继续向城墙上的重要防御设施进行轰击,力求为攻城部队打开突破口。</p>
随着云梯和井阑的架设完成,明军的精锐重甲士兵们开始顺着云梯向上攀登,准备与守城的高丽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p>
城头的箭矢如雨点般倾泻而下,但明军的盾牌与铠甲有效地抵御了大部分的攻击。</p>
紧接着,高丽军开始往下扔滚木礌石和金汁。</p>
这些钝器和魔法伤害,终于让明军的重甲步兵出现了伤亡。</p>
但近距离支援城头进攻的虎蹲炮炮群,此时也开始了第一轮轰击。</p>
这些能够曲射的火炮,把炮口仰角拉到了最大。</p>
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数十门虎蹲炮同时怒吼,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弹划破长空,精准地落在平壤城的城墙上,掀起一阵阵烟尘与火焰。</p>
城墙在各种炮火的轰击下摇摇欲坠,但高丽军并未放弃抵抗,他们利用城头的箭楼与各种守城器具进行还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p>
然而,在明军强大的火力与装备优势面前,高丽军在外城的抵抗逐渐显得力不从心。</p>
因为随着战局的深入,明军事先准备的大量攻城器械开始发挥作用。</p>
云梯车缓缓升起,直抵城头,而明军的将士们是直接从那里出来的,在踏板没落下之前,根本就攻击不到他们。</p>
而等到这些重甲步兵踏上了城头,那城头的高丽军,很快就被推搡着往后了,紧接着,骨朵和斧头,成为了修罗场的主力。</p>
在城下,盾车与井阑则为攻城士兵提供了坚实的掩护,很快,大量的明军士兵们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p>
战场上血肉横飞,惨烈至极。</p>
但明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精湛的武艺,还是逐渐在城头上站稳了脚跟。</p>
朱雄英与蓝玉站在后方的指挥高车上,用望远镜密切注视着战场的每一个细节。</p>
终于,在明军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平壤北城的城墙被彻底攻破,守军沿着兵马道开始后退,随后,夺取了城墙的明军,追击守军,继而打开了城门,而大量的明军则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展开了继续进攻。</p>
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明军就拿下了平壤北城的北门,也就是玄武门。</p>
“有点不对劲。”</p>
朱雄英看着眼前过于顺利,就像是摧枯拉朽的一幕,感到了不安。</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