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六七六章 将军有所决断,晋末多少事,然籇,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毛穆之登时明白,杜英也是在借着这个话题展开来将如今关中都督府上下的为人处世之道。
我们之间只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相互尊重和协作,不需要也不会出现谁压过谁一头的问题,而且每一个人都不能自视甚高,应该放低姿态沉下去的时候,务必要做到。
且俨然杜英是愿意给手底下的将领放权的,当然前提是将领能够拿得出来令人信服的证据和策略。
毛穆之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上下指挥体系,很符合他的期望。
对于他这种要经验有经验,要胆略有胆略的主将来说,一旦带了兵马上战场,最怕的就是上官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以及最令人厌烦的指手画脚。
之前的寿水之战,毛穆之深受其害,若不是习凿齿仗着其官衔横压一头,恐怕现在双方还在寿水对峙、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呢。
奈何,奈何,在大司马府中,上官就是有着对下面将领无条件的指挥权,当然这指挥权的背后也是因为上官往往有着比下面将领高得多、令人望而生畏的背景。
即使是作为桓温的亲信,毛穆之也不敢挑战荆州世家,毕竟这是让桓温本人都要礼让三分的存在。
但是显然在关中都督府,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上官不可能对战场主将的决定指手画脚,只能提出一些合理的质疑,只要能够有理有据的解释清楚就可以。
毛穆之很欣赏这样的处事方式,毕竟上官往往缺乏对战场的实际了解,甚至根本就是文官出身,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却非常喜欢把一些在朝堂上争取不到的政治目标横加在战场上,期望自己在朝堂上、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优势,能够在战场上打出来。
诚然,毛穆之也不得不承认,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往往战争都是朝堂上政治需求的延伸,但是如果一直抱着这样的目的去打仗,那么无疑就很容易忽略兵家最基本的需求。
纵观历史,无数次的战事失败都和急于求成、忽略细节以及为了达成额外的目的而画蛇添足有脱不开的干系。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若是不去重视一场战事本身的细枝末节、风吹草动,自以为目光长远,那么说不定正落入敌军的圈套之中。
很显然,杜英至少不会像习凿齿那样过分。
这并不是杜英吹嘘,毛穆之自己能够亲眼看到,杜英对于其余几个方面上的主将放权有多大。
王猛独自一人指挥着河洛、河北和河东三个方向上的关中王师,而关中都督府影响最大的突破也的确就在这里。
更不要说寿春的郗恢、京口的谢玄,甚至还有敦煌的桓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督在用人方面的确能够给予一方主将最大的信任。
这些想法在毛穆之的心中徘徊不去的时候,众人已经抵达了犍为郡府。
张玄之带着一众参谋等候在门廊下,看着随杜英而来的毛穆之,顿时笑容满面:
“看来将军已经有所决断了。”
毛穆之自然知道,这家伙断不是什么好人。
杜英再怎么讲求事必躬亲,也不可能真的事事处处都需要亲力亲为,顶多就是过问一些重点关键的、抽查一些看上去不那么重要的。
毛穆之的归降与否,显然也顶多属于被过问的行列。
他可没有自视甚高到认为杜英能够为了劝降他而倾尽力、智计百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