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1章 兴王朱祐杬,大明第一莽夫,朕闻上古,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这一次的屠灭倭国之功,足够催生出一批高级武勋了,至少捞几个伯爵侯爵什么的,勉强可以将五军都督府的架子给撑起来!</p>
只要五府重建,那武勋才算是真正开始崛起了,有了自己的大本营,也有了保障将士利益的权利与资格!</p>
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够让文臣缙绅妥协呢?</p>
面对这些贪婪之徒,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出足够的利益!</p>
汤昊再次沉思了良久,最后这才沉沉睡去。</p>
翌日清晨,汤昊率有功将士乘坐船只前往天津,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师。</p>
终于,永乐七年夏初,汤昊一行人堪堪抵达了京师城门口。</p>
而出乎意料的是,此刻京师城门外人山人海,好不热闹。</p>
更有吏部尚书王鏊、兵部尚书杨一清、礼部尚书朱祐杬三位朝堂重臣,以及张永这个炙手可热的内廷大珰,在此恭迎!</p>
没错,兴王朱祐杬已经晋升为了礼部尚书,这正是宗室成员与文臣缙绅争斗的结果。</p>
上一次杨廷和搜寻宁王朱宸濠罪证不成,结果还赔进去了一个监察御史,而后因为皇帝陛下态度莫名,所以双方偃旗息鼓。</p>
然而紧接着不久,宁王朱宸濠就开始发难了。</p>
说起来也是很有意思,这正德六年的科举中有一些冒尖的才子,比如杨廷和之子杨慎,也就是写出《临江仙》的那位大才子。</p>
原本这场会试之后,杨慎因为才气过人被取为状元,然而正当礼部尚书张昇与考试监试提调等官,带着前五十名试卷去面圣,由皇帝陛下裁定时,结果烛花竟然落到上面,直接将这些案卷付之一炬。</p>
皇帝陛下勃然大怒,一边下令重新策士,一边严惩了礼部尚书张昇,直接将其赶去了南京朝堂养老,这辈子估计是没有什么起复的机会了。</p>
而张昇一走,礼部尚书一职出缺,按照制度应当由廷推选举。</p>
结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宁王朱宸濠又开始搞事情了,他指责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杨慎为其父亲结交友人培植党羽!</p>
其中最出名之人,莫过于崔铣!</p>
这崔铣出身官宦世家,弘治十八年参加会试大考,当时这崔铣试卷在分考刘武臣帘下,这位阅卷官认为其文章刻深,古奥峭拔苛刻严酷,料想其人也不是什么德行之辈,所以将其评为低等没有被录取。</p>
当时杨廷和与张元祯同主会试,杨慎在礼部考场侍奉杨廷和,杨慎看到了后十分喜欢崔铣奇隽的文字,向父亲推荐,杨廷和于是提拔崔铣为《诗经》魁,崔铣知道了后用“小座主”称呼杨慎,二人结为知己,更是尊杨廷和为“座主”。</p>
当宁王朱宸濠将此事公之于众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p>
什么是“座主”?</p>
即乡试会试的主考官,高中士子尊称其为“座主”。</p>
大明沿用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读书人参加县、省、全国三级考试。县试合格者为秀才;省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国为会试,考中者为进士,每逢乡试与会试,主考官都由礼部任命。</p>
特别是会试,主考官往往由皇帝亲自挑选并任命,参加乡试与会试的读书人,若考中举人或进士,则要拜本科的主考官为座主,而座主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p>
换句话说,文臣缙绅其实就是通过这种特殊关系,暗中提携后辈培植党羽遴选继承人,而会试主考官也成为了文臣缙绅人人竞争的美差之一,足以光宗耀祖的那种。</p>
毕竟一旦担任考官就可以施恩于广大的士子,间接相当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利益团体,培植自己的党羽,形成自己的势力。</p>
所以大明朝也有当权的重臣选派自己党羽的考官施恩于考生,借此笼络这些士子,或者支持某人充当考官,以支持某人作为考官的利益换取某人的投靠,这就是科举制度中利益交换。</p>
比如魏忠贤曾经想笼络贺逢圣,就派人通知他担任主考官,借此施恩于贺逢圣,但是贺逢圣本人自然是不屑于与魏忠贤为伍的,所以没有答应。</p>
对于座主和门生的关系,朝野上下一直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他们并不反对这种主考官向考生树立私恩的行为,因为座主的称呼源于老师,但比老师更受人尊重。因为座主兼有老师和仕途领路人的双重身份,大明朝的座主,一般都是皇上的股肱大臣。如解缙、方孝孺、杨士奇、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内阁大臣,都曾担任过会试的主考官。他们一旦掌握大权,便会提携重用自己的门生。</p>
李东阳这老狐狸就公然表态支持,称:“座主门生是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的东西,他甚至对宋代时期因为害怕考生与考官因私废公,所以曾经革除这种过,结果就是党派纷争愈加剧烈,党派纷争愈加剧烈。”</p>
所以说,门生对座主,无不奉事惟谨。这里头除了师生之间的道义,也蕴含了一些功利的因素。</p>
说的难听一些,座主和门生的关系,说穿了,就是树和猢狲的关系。树大猢狲多,树倒猢狲散,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座主对门生,是提携和保护;门生对座主,是依附和顺从。</p>
不过问题在于,这种事情你不能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说,不能公然摆在台面上来。</p>
毕竟这科举中的座主门生潜规则,是一种皇权体制下树立私恩的行为,皇权的专制要求天下臣民都忠于帝王,是不允许这种行为出现的,所以宋朝才一度革除禁止互称座主门生。</p>
然而皇帝本质上还是需要一层一层的任命官员来治理整个国家,他无法依靠一个人来治理整个国家,选拔人才也不能依靠他个人就完全决定,这些都需要固定的机制运行,所以座主与门生关系是无法避免的。</p>
所以大明王朝这些皇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却被人直接打脸了。</p>
宁王朱宸濠这个狠人偏偏就这么干了,而且还是举出了实证。</p>
结果就是皇帝朱厚照再次震怒,下令将崔铣和杨慎打入诏狱严加拷问,究竟是谁给他们的胆子,胆敢如此藐视朝廷如此藐视皇权!</p>
而杨廷和为了救下自己的独子,或者说为了保护这种默契的科举利益交换,维护座主门生的科举潜规则,选择了向宁王朱宸濠低头,最后结果就是崔铣流放戍边,杨慎再次名落孙山,而兴王朱祐杬则晋升为了礼部尚书。</p>
这一次朝堂争斗,宗室成员可谓是大胜!</p>
汤昊思考着锦衣卫传递过来的这些消息,将目光锁定在了兴王朱祐杬身上。</p>
这位兴王殿下,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却无疑成了这一次次朝堂争斗的最大赢家啊!</p>
别看宁王朱宸濠跳得正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光禄寺卿离死不远了。</p>
然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兴王朱祐杬不但名声极好,而且官儿也是越做越大。</p>
说实话,汤昊此刻都有些心惊,或者说有些忧虑。</p>
毕竟朱祐杬那儿子朱厚熜的手段,他可是再清楚不过了,看来真是儿子传承自老子,这个朱祐杬只怕不是什么简单货色,他担心自己和朱厚照以后会不会玩脱了,真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p>
不过眼下不是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毕竟人家还在那里等着。</p>
汤昊立刻策马上前,来到近前时当即翻身下马,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上。</p>
张永也高声唱喏圣旨,在场所有臣民全都跪倒在地。</p>
大意就是倭人卑劣无耻,先是洪武年间擅杀囚禁大明天使,而后终年伪装成倭寇出海劫掠大明沿海,屠戮大明子民……各种历数倭国罪行,最后就是大明中山侯率军远征,横跨汪洋大海,彻底扫平不臣征服了倭国。</p>
当张永唱喏完毕,整个京都瞬间欢呼雀跃不止,变成了一片欢腾海洋。</p>
得益于汤昊之前和朱厚照的舆论攻势,整个京师里面的百姓都对那些倭人厌恶痛恨至极。</p>
现在骤然间听闻大明中山侯扫平了倭国不臣,扬我大明天朝国威,所有百姓士子都是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了起来。</p>
“大明万胜!”</p>
“大明万胜!”</p>
“大明万胜!”</p>
在这一刻,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达到了顶峰!</p>
一阵阵欢呼之后,人群中陡然冷不丁地冒出了一个异样声音。</p>
“中山侯威武!”</p>
“中山侯威武!”</p>
“中山侯威武!”</p>
汤昊闻言一愣,随即嘴角慢慢勾起了笑容。</p>
朱厚照,你小子还真是会玩啊!</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