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1章 角色转变(二),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刀笔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藤泽武夫在总务科清查账本时发现,本田技研的财务状况竟然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
在藤泽武夫到来之前,当竹岛弘称本田技研的产品大卖特卖、但就是不能获得更多利润时,藤泽武夫已经觉察到可能是货款方面存在问题。此时看到本田技研账本的藤泽武夫不禁大吃1惊,心想本田宗1郎的辛苦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为了进1步了解本田技研的财务状况,藤泽武夫找到了财务科的人员,询问他们是如何进行货物交易的。藤泽武夫发现,本田技研所发行的票据根本没有信用。
本田技研财务科的人员不以为意地说:“公司的员工会定期到代理店收钱,不过往往是代理店给他们多少他们就拿多少。”1听这话,藤泽武夫倒吸了1口凉气,他从未见过这种收款方式,哪里能别人给多少就收多少呢?他问:“本田社长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
财务科的人员接下来的回答让藤泽武夫更加哭笑不得,只因他想不到堂堂1位社长竟然会如此放纵自己的经营——从不没有追问,本田宗1郎好像认为做生意都是类似的。
藤泽武夫下定决心,1定要改变本田技研原来的经营方式。他有的放矢地1步步整顿财务,并把工作目标放在了销售上。经过藤泽武夫1段时间的悉心打理,本田技研不再像以前那样“混乱”了,起码不再是代理店给多少货款,本田技研就收多少货款。
精通企业经营管理的藤泽武夫知道,本田技研欲求更大的发展,就要加大投入,只有更大的投入才能换取更大的产出。为此,藤泽武夫在与本田宗1郎商量之后,将本田技研的注册资本额翻了1倍,变成了200万日元。在这当中,藤泽武夫本人更是拿出了25万日元,在增资后的本田技研占有8分之1的股份。
1949年年末,考虑到年底员工的开支,藤泽武夫将库存的100多台a型机动自行车发动机出口至台岛地区,最终以每台45美元的价格成交。100万日元的货款解了本田宗1郎的燃眉之急,因为他终于有钱给员工开支了。
在东洋国内,3菱重工、东京发动机和富士重工等都为大型企业,它们在发动机市场上占有大量份额。本田技研虽然是“后起之秀”,可产量却远远不及它们。
本田技研新推出的d型两冲程“梦幻号”摩托车的月产量仅有50辆而已,c型两冲程发动机也只有月产150台的规模,所以在业内只能算1个地方性的小企业,根本就没有与3菱重工、东京发动机和富士重工等大企业竞争的实力。
藤泽武夫清楚,本田技研如果在首都东京没有落脚点的话,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比登天还难。因此,此时他的工作重点便是在东京建立本田技研营业所,以此建立全国性的行销网络。
本田宗1郎也清楚销售的重要性,可他更知道销售的困难所在,更是认为销售商品:“不管什么产品,厂家只要生产出了1件,而后按部就班,完全可以生产出几千件、几万件同类商品,而且并不会花费太大的力气。然而,销售商品则是另外1回事。”
当时,在日本摩托车领域中,本田技研研发出的两冲程“梦幻号”摩托车几乎代表着那时期的最高水准,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本田宗1郎对这款产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马力如此强劲的‘梦幻号’是不可能在销售上遇到障碍的……”
然而,现实却是跟信心满满的本田宗1郎开了1个大大的玩笑。
由于销售渠道不够广,每月销售50辆都甚为吃力。起初,本田宗1郎还以为是产品本身不受顾客的欢迎所致,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销售渠道太狭窄。在技术上首屈1指的本田宗1郎并不善于销售,不过幸好有深谙销售之道的藤泽武夫,这让他安心不少。但他并不是把销售之事交给藤泽武夫后便不闻不问,他1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1950年3月,藤泽武夫在东京京桥车站8重洲口附近的小马路上,开设了本田技研东京营业所。营业所的面积只有15坪大小,左右两边各是小商贩的店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