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7章 炒楼,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刀笔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时《星岛日报》的物业出售分类广告经常张贴有【贴(补)xx十万元出售】,这是炒家为了抛售早已市价十不存1的楼房,被迫向买家倒贴数十万港元。

港岛的楼房炒家大致上可以分成4类:第1类是小型地产公司。1970年代后期,港岛楼价飙升,小型地产公司在完成自营物业发展之后,其所得资金很难开发大型的自营物产,原因是地价升得太快了。于是有1部分的小型地产公司将流动资金投入到炒楼、炒房当中,由于这1类炒家基本都是地产业内人士,与大型地产发展商有1定的联系,往往可以整幢楼宇或者是批量买入,然后再自行出售或代理出售——相当于是港岛地产经纪领域的新发展!

第2类炒家是所谓的‘炒楼集团’,也就是港岛市民戏称的‘大捞家’——不同于港岛黑道分子是通过暴力手段来捞钱,这些‘炒楼集团’当中的1部分是来自小型地产公司、大部分是属于本地或者是外地的非经营地产的企业集团。

在港岛地产经营当中中赚取利润之后,看到港岛的地产业如此兴旺,于是转而加入到炒楼的行列当中。这些‘炒楼集团’有时可以赚到盆满钵满、但有时也会输得血本无归——像当时花园道的爱都大厦,炒家在1980年买入,结果到了1983-1984年就被迫以降低3、4成的价格卖掉,这样的买卖很难说成是盈利的了!

但是在众多的港岛炒房客当中,‘炒楼集团’绝对是炒房客之中最具实力的!

第3类是为数众多的地产代理和物业经纪。

地产代理与物业经纪除了在楼宇买卖当中充当中介人之外,同时也有充裕的流动资金参与。每当港岛楼价飙升、世道兴旺之时,地产代理和物业经纪是最为活跃的炒房客。1旦有升值潜力的新楼盘开售,这些人便蜂拥而至或是雇人排队轮购,形成奇葩的炒楼热潮。

第4类是业余的炒房客。这1类炒房客多数是具有正经工作的普通港岛市民,炒楼也是凭借自己的判断去买楼花、等待升值然后出售获利。其中不少是【投资变投机】的炒家,他们原本就有自置物业,希望【细楼换大楼】而买进较大面积的楼花,但在买进后看到楼宇升值可观,所以就改变主意卖掉即将落成的楼宇、赚取价差。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期,这1类炒房客数量众多,成为炒房客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97回归之前,港岛地区除了炒楼、炒房之外,还有不少人炒的士牌(计程车牌)、邮票、磁卡等,整个社会都蔓延着1股投机思潮,1直延续并且深刻影响了大6地区!

【炒】是港岛这个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资讯发达、资金充裕以及供求不平衡,投机活动就会变得十分普遍。

炒家的存在、再加上银行以及其它的金融机构的高度信贷,往往使市场的真正供求被这些投机行为蒙骗了群众‘雪亮的眼睛’。1980年代初,港岛的楼价就已经上升到市民无法承受的地步,但银行提供9成9的楼房按揭,大、小炒家只要动用1亿港元,便在市场形成10亿港元的购买力,造成虚假繁荣,结果就演变为港岛地产时常出现‘泡沫崩塌’的死循环!

然而投机港岛地产的‘热钱’大多数是从南洋地区转回的侨资,这些来去自由的侨资有1个特点,那就是深谙‘见风使舵’的生存法则,1旦发现了港岛地产行业呈现出了后继无力的疲软,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撤离港岛地产行业,将这些‘热钱’重新投机新的市场!

为什么港岛地区的影视产业在90年代中后期就呈现出了后继无力的状态呢?

其实这个道理跟港岛的地产投机活动也大差不差,只因当时港岛地区的影视行业的‘热钱’基本来自于台岛地区,可是当台岛地区的影视投资人在某1天‘幡然醒悟’、决定要跟港岛地区的影视产业‘掀桌子’之时,港岛地区的影视产业只能是被迫接受‘屈辱式的改变’!

但是不同于地产行业,港岛的影视行业还可以依靠大6这1个更加庞大的市场来重新盘活自己,可对于港岛的地产行业来说,从根子上就已经‘坏死’了,只是修剪1些枯枝烂叶也无济于事,因为港岛地区的6地面积太小,其城市容纳力早就注定了某些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八零,二嫁硬汉老公宠断腰

木桑尘

重生后,绝色神妃杀穿三界

陌上酒香

醉卿色,侯爷的毒医宠妻

浅意

我靠基建在荒年吃香喝辣

荒年小黄

小招惹

发财兔子

绝世双宝,魔医娘亲拽上天

柒柒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