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春闱(四)
紫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七章 春闱(四),大明:我有一座军火库,紫恪,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由棷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后世就有这样的例子,德国出生的爱因斯坦,就带着有关原子弹的研究,去往了美国,也将这样的武器带到了那里,甚至决定了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朱由棷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无关其他,只是在意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性,他自然不会迫害这些人,但也会对他们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当然,这些人中并不包括,宋应星、陈大年、王洪成、罗育良、李振声等,这些从大明刚刚起步阶段,就投身到科学院研究的人员。
如今的科学院人员,虽然不足,但人员关系也相对简单,可一旦研究员多了起来,朱由棷也会担心其中出现一些人,因为不得志,从而成为反叛大明的存在。
......
中华六年二月初。
自朱由棷登基后的第一次春闱考试,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一大早,贡院的考场前,就聚集了大量等待考试的考生,而另一边,改造后的力学所前,也是一样的情况。
“吉时已到,考生进入考场。”
随着黄朝与宋应星,在两地同时间的出言,考生们也按照登记的顺序,依次进入考场。
相比于前朝,那种狭窄的考间环境,朱由棷也吩咐工匠们,进行了一定的改善,这里不是原本仅能供士子,坐着度过三天的不足一平的狭小空间,每间考舍的空间都扩大了不少,其中还放入了简单的床铺。
而考生们的用餐,也会采用大沽口的食品工厂,提供的新鲜罐头,进行简单地烹饪后,送到考生们的面前。
不过,这毕竟是朱由棷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他也调配了一些紫禁城内的士兵,对这次的科举考试进行监督。
这些士兵并不是不懂文化的粗人,而是经过了一些简单的学习,而且他们的精神力和意志力,比起这些士子们更加坚韧。
每两间考舍前,都会有这样一位士兵,专门负责监督这些士子们的考试过程,这样严格的监考环境下,几乎没有人能利用作弊,来通过考试。
相比于贡院这边的考试,科学院那里的笔试,就要简单得多,宋应星的出题,也尽量回避了科举的考试科目,而是侧重于对一些,基础的科学常识进行考核。
当然,在科学院笔试的最后一题中,宋应星也参考了黄朝的出题,对这些应考的考生,关于科学研究的目的性,进行提问。
“你们怎么看待,科学研究的功利性?”
这是宋应星在得到朱由棷的认可后,出在考卷后的最后一题,也是宋应星对这些考生们的筛选,只有清楚知道,科学研究是为大明做贡献,为百姓谋福祉的人,才会被宋应星,选用参与近期的这些研究中。
......
尽管朱由棷认为,这些考题在一天之内就能完成,但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将考试时间延长至了三天。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
不仅是礼部,包括朝中的一些要臣,包括史可法、刘静轩在内的官员,都参与到了这次的阅卷之中,他们也将贡士,以及入选殿试的名单提交给了朱由棷。
“陛下,关于这次的春闱,有几人的卷子,臣想交于陛下,审阅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