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溪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4章 厂价,批发和零售,真的不是重生,宁溪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才二十五,急什么?别总想那些没用的,现在就算上去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人活着轻轻松松就好。”
“那到是,三十五之前熬过去就行,我也不急。就是咱们这么闲说。”
“闲说的话最真实,说明你心里就琢磨着升官呢。太小了,千万别急,把工作做好比什么都强。”
“关键是事儿都叫你干了,除了琢磨点这个我还能琢磨啥?做生意我也不是那块料。”
“那不好嘛?轻轻松松过日子,也不需要担心什么。”
“那到是。给我准备手机没?你们发布那个。不会是我还得去买吧?”
“你要这个?我打算是下一款家里一人一个。下一款是商务机。”
“赶紧弄十六台给我,我给钱,厂价啊,别挣我钱。”
“那下一款你不要?也就等小半年。”
“下一款再说呗,自己家产的。处里大伙都看上了,算上司机十六个人。多少钱哪?我听他们说卖三千多。”
新手机的市场定价是三千七百七,远远低于同档进口手机的七八千。不过在国外卖的要稍贵一点,必竟有税嘛,定价八百多米刀。
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国外各大品牌的大部分款式。
手机的出厂价和销售价格之间……差的有点悬殊。其实大部分商品这两种价差都有点悬殊,必竟还有运输,中间渠道各个方面,都要有利可图。
九十年代的厂销价差大概在七八倍以上,甚至十倍。到了2000年这会儿,有所下降,平均来说大概在三到五倍这个样子。
这里说的是电子产品,手机,计算机,家电。服装和化妆品不包括在内,那个东西就没法说了,上千倍也正常,五十块钱成本就能卖几千。あ七八中文817,8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没办法,必须产生的费用,包装,运输,渠道层次费用,分销费用等等。但大部分是零售利润,是为了商户肯卖力销售。
像品牌衣服和鞋子包包的工厂批发成本一般都是一到三折起,到了品牌商手里就是三到五折给销售商。
那些路边服装店的就说不上了,也没什么具体牌子,定价都是卖家随意。
一般二三十块钱上货,基本就会标价在两三百这个样子,也有更高的。但是他需要支付的成本也不少,上货的路费,房租水电税人工收这些。
其实算下来一年也挣不到多少了,大部分都是在给房东打工。因为零售没有销量保证,全看运气。
在九十年代,进口商品的定价一般都不参考出厂价格,而是参照国外的零售价,直接按汇率折算过来就用了,比如五百米刀,乘以八点二八六,就卖四千二,或者四千五。
这种拟价方式很普及,也基本保留了下来。
刀锋2004发布的时候在国外是五百米刀,在国内的售价是八千左右,各地略有不同,比汇率折算要高很多,除了是把进口税收又加了一道,还有它的品牌原因。
那个时候的新手机售价高,落价也快,像大诺5110,上市五千多,第二年就一千多了,刀锋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一年以后也落到了两千六。
那是个精彩的年代,各种手机层出不穷,各种独特的设计,样式,色彩,各个品牌争奇斗艳。
张彦明之所以把国内价格定的略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中间商。
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是自己的专卖店,然后下面才有些分销,省去的渠道费用折算个一千块轻轻松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