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二章 吐蕃来使,天下,高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四百七十二章 吐蕃来使

夜深了,李庆安的马车缓缓地离开了独孤府,向城外驶去,马车内,除了李庆安外,还有右相裴旻,他刻意晚走一步,他有话要对李庆安说。

马车在行驶中微微地晃动,李庆安平静地靠在车壁上,眼睛微闭,银白色的月光透过车窗照在他的脸上,使他那张富有轮廓的脸庞充满一种神秘的魅力。

“相国,我想让独孤长凤出任太府寺少卿兼度支使,你觉得如何?”

李庆安的声音很低沉,虽说是商量,但他语气中带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裴旻的心却一下子放下了,他原以为李庆安会受情所困而情绪低沉,可现在看来,他根本没有被婉儿和明珠的事情所影响,他的思路依然十分清晰,其实裴旻和他同行,就是想和他谈一谈长凤之事,没想到他自己却主动提出来了,让裴旻十分欣慰。

太府寺是大唐掌管财物和粮食存储的机构,它没有财物的行使权,但度支使就相当于后世的计委,李庆安让独孤长凤兼任这两个职务,就相当于后世的人民银行副行长兼计委主任,权力相当大。

很明显,他是要让独孤氏逐渐掌权了,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李庆安本身没有兄弟叔侄,他只能依靠妻族的支持,独孤氏是皇亲国戚,也是大唐豪门之一,他怎么可能不加以利用,但让他有些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有能找到一个足以让他信赖的独孤族人,这种信赖不是指信任,而是要有一种能承担重任的能力,可惜独孤适去世后,他在独孤家族中就找不到这样一个人。

他的岳父虽然做过扬州长史、做过江淮转运使,做过司农寺卿,还一度短暂地入相,但李庆安总觉得独孤浩然身上缺少一点什么,他也说不清楚,或许是当年独孤浩然受不了李隆基的诱惑,想把明月送进宫的缘故,这件事在李庆安心中留下了阴影,使他始终有点信不过独孤浩然。

而今天独孤长凤的出现让李庆安在独孤家族中又看到了希望,不仅因为他是自己的大舅子,更重要是这个人非常踏实,从主簿、县令,一步步做到许州长史,有丰富从政经验,而且他很有原则,自己试探他是否可以扩招到十万户移民,他并没有迎附自己,而是用大量的数据来委婉告诉自己,不可能招募到十万户移民,

这一点让李庆安非常欣赏,直而不刚、实而不浮,这样的妻族才能让他信赖,而且还是自己的大舅子,他一定要好好栽培。

裴旻也笑道:“其实我也想和你谈一谈长凤之事,在吏部的考评中,他几乎年年都是上上考,今年的河南道大旱,许州太守吴中桓是新上任,对情况还不了解,所有的抗旱事宜几乎都压在长凤身上,他能稳住许州局势,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惨剧,可以说功劳极大,也很有能力,所以吏部决定将他调回长安,出任京兆少尹,这样就可以随时出任京兆尹,这是快速上升的最好办法,如果你觉得他出任度支郎中更适合,那我可以调换一下。”

李庆安没有立即回答裴旻的话,裴旻的话提醒了他,他起初还考虑到独孤长凤比较年轻,不足以担当大任,可他在许州的表现又似乎说明他很有能力,如果放在京兆少尹这个位置上,确实是一条迅速提拔的捷径,他倒没有裴旻考虑得周到。

李庆安立刻点点头道:“那就依你的原方案,仍旧任命他为京兆少尹,至于太府寺少卿兼度支使,我打算从安西调人,让安西主管财政的刘晏来担任,相国以为如何?”

裴旻呵呵笑道:“原来太府寺的第一神算跑到安西去了,我说他怎么失踪了一年多,可以,他足以胜任。”

这时,马车到了裴府,裴旻起身拱手笑道:“大将军今天有些累了,就早点休息吧!明天也没什么事,有时间陪明珠出去走走,那孩子.....哎!”

“相国也早点休息,明天可能会有吐蕃使者进京,我估计来者不善。”

裴旻一怔,连忙问道:“吐蕃使者是几时来的,怎么沿途的地方官没有禀报朝廷?”

“他们是从剑南过来的,我昨天才得到骆谷关的消息。”

“从剑南来,他们的消息倒也很灵通。”

裴旻笑一声,便对李庆安拱拱道:“那好,我就先回府了。”

“相国慢走!”

裴旻下了马车,李庆安一直目送他入府,这才对车夫道:“出城,回军营!”

马车启动,向城外辚辚驶去,李庆安望着天空一轮孤月,他不由叹了口气,明珠之事就让明月去处理吧!他不想、也没有精力再过问这些事了,吐蕃使的到来,会不会预示着吐蕃的复兴。

.........

次日上午,一队长长的吐蕃人队伍进入明德门,由于吐蕃在大唐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前去迎接吐蕃使臣的官员地位也较高,是鸿胪寺少卿崔晋,鸿胪寺有两个少卿,一个是裴瑜,主管西域和回纥各国,一个就是这个崔晋,主管吐蕃南诏以及东北诸国。

崔晋是崔涣之侄,年约三十余岁,进士出身,能说一口流利的吐蕃语,他天不亮便赶到咸阳,接到了长途跋涉而来的吐蕃使团。

吐蕃使团的主使叫达赞顿素,是吐蕃主管农牧业的大臣,他在吐蕃地位颇高,这几年在他的主政下,吐蕃的农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规定吐蕃人每家每户都必须养一匹马、一头牦牛、一头乳牛、一头黄牛,他还开创了吐蕃夏季割青草、晒干备冬的先例,也就是吐蕃人的放牧从原来的散养改为散养和圈养并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吐蕃的牲畜数量,因此达赞顿素被誉为吐蕃七良臣之一。

达赞顿素的素养很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外表显得温文尔雅,他说话也非常谦虚,脸上总挂着微笑,使人容易对心生好感。

尽管崔晋能说一口流利的吐蕃语,但在大唐,向来都是外族人来说汉语,而不是汉人去说外国语,所以吐蕃使团说的都是汉语。

“崔少卿,我上次来长安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这次再来大唐,依然感受到长安和二十年前一样繁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戚真人没疯[修真]

钟一日

此刻我来守护东方巨城

树猴小飞

因为能打成了白月光[穿书]

核桃松子

红楼春秋我为王

九命猫零

神医嫡女

杨十六

拉马克游戏

乐小云